2017年12月15日上午,应7003全讯白菜网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交响乐团艺术指导刘小龙教授在全讯白菜官网作了题为《西方现代音乐的开端:克劳德·德彪西和他的<牧神午后前奏曲>》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全讯白菜官网副院长张新梅主持。
讲座从印象主义绘画出发,透过作品的音声呈现,探讨了音乐、画面和诗文的三重融合,及其对于二十世纪新音乐的预示。
刘老师以德彪西的《月光曲》作引子。通过这个耳熟能详的作品来使听众对于“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把握。紧接着刘老师详细解读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源起——印象画派。该派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与绘画手法,追求以模糊的线条、光影的变化反应画家对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而后,刘老师又为我们展示了《牧神午后前奏曲》的灵感来源,即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所著的同名诗篇《牧神午后》。层层铺垫之后,进入到《牧神午后前奏曲》的赏析。他将绘画、文学如何在音乐中呈现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恰到好处的旁白循循善诱,将听众引入音乐朦胧、模糊的意象之中,感悟“印象”之美。之后,又将《牧神午后前奏曲》置于前代交响曲及二十世纪新音乐之中,进行音乐维度的阐释。从曲式、和声及创作意图等方面指出德彪西如何大胆突破贝多芬式交响曲的桎梏,如何从伯辽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并如何对二十世纪新音乐进行预示。最后,刘老师结合两部有关德彪西的影视片段,向我们展示德彪西的音乐理想及其作品对于当时审美观的冲击。
刘小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没有PPT,全程脱稿。他博学而又谦逊,严谨而又不失幽默,展示了其儒雅和严谨的学术风格。对于音乐、绘画、诗歌的相关知识更是如数家珍、旁征博引。从音乐演变的历史、“印象主义”音乐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作曲家超越时代的创作理想三个维度为听众构建出立体的“印象主义”形象。讲座不再空泛、呆板,知识也可以如此鲜活且有温度。谨以刘老师结语“……也许我们也需要超越这个时代,也许我们也需要在有限的生活当中超越自己的年龄,也许我们也需要以此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让自己不只活在过去和现在,还能非常有勇气的走向一个未知的未来。”共勉!